美妈基地小说网 > 都市小说 > 待到寒山转苍翠 > 第四十二章 惊蛰
    石头离开的最初几天,白芷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。或许因为石头是她来到这边的世界后,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人吧。再者石头与原身的年纪差不多,两人的出身背景也很是相似,白芷在石头面前,总会更加有安全感一些。

    每天早起,房门前不再放着打满了水的木桶,白芷要步行去溪边用水洗漱。虽然最冷的冬季已经过去,但早春天气仍旧寒凉。白芷每每掬起溪水时,都会觉得那股子寒冷劲儿,能刺穿手掌,顺着掌心钻进心口里。

    溪水不再结冰,但时不时的,水流中还会有冰块飘过。白芷在打好了水,便打算回到屋子里,将这水桶搬进屋里沾沾暖和气儿后再使用。

    白芷搓了搓小手,弯腰提起水桶。这时,她忽然看见一只黑色的鸟,飞进了石墙。

    白芷赶紧放下水桶,小步跑到石墙边上。见那黑鸟落在了箭楼上,她便赶忙爬了上去。推开箭楼的门,只见那只长着黑色羽毛的鸟正停在窗台上,咕咕的叫着。

    白芷走近一看,发现这黑鸟其实是信鸽,这信鸽不知被人用了什么染料,把它的翅膀羽毛都染成了黑色,远远看上去时,根本不会察觉它是信鸟。

    “青眉山里的人,倒是不简单啊……”白芷蹙起了眉毛,走过去,将信鸽腿上的布条解了下来。

    毕竟石头不识字,所以布条上什么文字也没有。白芷将布条翻了个面,又系了回去,这才将鸟放飞。

    她看着窗外的青空山影——树枝返青,山林也渐渐朗润了起来,透着浅淡的生机。白芷觉得安心不少,她知道在这陌生的时代,陌生的灾年里,还有个同命相怜的人在默默关心着自己的安危。

    农历二月末,阳气上升,气温开始渐渐回暖。这时本应是春雨缠绵的时节,但今年却迟迟等不来雨水。回想整个冬季里,竟也只下了寥寥两三场雪。山间众人看着这天候,纷纷愁苦了脸。

    此时山里原本的屯粮都消耗的差不多了,好在有青眉山里的人送来的粮食在,这些米面足够众人再吃上两个月。

    气候回暖了之后,溪水里的鱼也逐渐多了起来,如此也算又多了一个食物来源。王念周摩拳擦掌,想要进山捕猎,他现在对青眉山也没有忌讳了,打算慢慢往里探索,这样也好打到更多的猎物回来。入山几次后,果然收获颇丰,除了野兔狍子之类的东西,他甚至还带回来了一窝鸟蛋给众人加餐。

    董家夫妇张罗着地里田间的事,这到了暖春,便该忙碌春耕了。春季温度依然比较低,但仍然很适合种植白菜萝卜。去年留种的萝卜,等到四五月份就会开花,花落之后结籽,再在夏秋种植采收。还有白菜,白菜开花结出的菜心,采摘下来里面就是白菜籽,一颗白菜有很多菜籽。

    农家人的一年四季,除了冬天有短暂的农闲,剩下的时间里,全家人都得忙碌不停。但在山里,可耕种的东西少,土地面积也少,再加上他们现在男丁劳力较多,所以分担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活儿,倒是算不得多了。

    众人里,唯有白芷是不用干活的。毕竟活少,也不差她一个小女孩。白芷隔三差五的,享受一下沈卓清的针灸治疗,再用用中药调理身子。

    这半年的休养过后,白芷惊觉自己气色好了不少,人也不再过分消瘦,就连那时不时会发作的头痛的毛病,竟也渐渐没有了。

    这山壁间的日子,过得确实很悠闲自足。每日慢节奏的看着田里窜绿芽儿,或是在淙淙的溪水边漫步,时不时的逗弄一下野兔狍子,然后傍晚了,便和大家围炉吃饭,一边聊天,一边享用山野美食。

    再晚一点的时候,便随着日落进入安眠。偶尔睡不着,就起来仰头看看山壁上方,清澈璀璨的星星和银河。时间慢到让人无法执着于烦恼。

    黑鸟第三次来山壁间送信时,他们平静的生活终于迎来了一丝波动。

    白芷走下箭楼,漫步穿过田埂,见李肖正从石洞里急匆匆的走出来。

    “外头的平原处有人来了,是大周国的老百姓回来了!”李肖说这话的时候,异常亢奋。

    有老百姓往回走,这就意味着蛮子已经退兵了。

    田间劳作的人都放下手里的活儿,朝着李肖靠拢过来,连在屋里的沈卓清,也闻声走了出来。

    白芷也走向李肖,李肖看大家都在,便道“我刚刚去瞭望台例行查看,没想到竟然看到外头平原上,不知什么时候起来了不少人,那些人都是大周国老百姓的打扮。看来是天气回暖了、也不打仗了之后,大家就都从南方回来了!”

    古人有故土的执念,所以一旦灾事平定,便会迁回家乡。

    “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回来了,看来之前王念周所言不虚,这蛮子早在入冬前就退兵了,所以百姓们才会一开春就往回赶路!”张长泓边说着,边拍了拍王念周的肩膀。

    王念周刚来时,张长泓还对他的蛮族血统颇有微词,可大家在一起生活了一个冬天后,张长泓便早就忘光了先前的偏见,与王念周相处的就像哥们儿似的。

    王念周道“看来北地是与周国有了明确的协商了,要不然老百姓也不敢这么快就往回跑的。”

    李肖也点点头“肯定是这样的,咱们今年应该是不用担心战乱了!”

    众人脸上都扬起了笑意。

    大家伙儿心头压着的一块重石,随着李肖的这句话,终于落地了。

    王念周看了看大家,问“接下来,大家有什么打算?”

    “我肯定是要回白兴村的,你要不要跟我走?我家的几间厢房现在都空着。”张长泓道。

    李肖却说“我不是想给你泼冷水,但你这话说的还太早了,咱们在山壁里待了半年了,也不知道外头现在是什么情况,能不能回得去,还得先出去看看再说。”

    张长泓和董家夫妇都是想回白兴村的,听李肖这么一说,皆面色凝重了起来,纷纷担心起自家房屋是否还安好。

    “那你呢?李肖。”王念周问。

    “我要回漳州,我老家在那里,嫂子也会跟我一起走。”

    沈卓清看了看白芷“我们可以带着白芷一起走,白芷你老家也是在漳州吧?”

    白芷叹了口气,摇摇头道“我现在还不想回漳州,回漳州的路途遥远,我怕自己体弱没法子赶路。”她找了个托辞,实际上白芷只是不想回原身的老家,因为那里对白芷来说没有任何值得留恋的地方。

    董家夫妇这时就温柔的说“白芷想留下的话,就来我们家住就行!”

    张长泓也爽朗的笑道“来我家也行,就当是我的亲妹妹了!”

    白芷望着众人,心里便暖乎乎的。

    最后,大家决定让李肖骑马出去探探风声,看看山壁外的情况。

    李肖于翌日的一大早便出发了,走的时候他还带上了匕首、砍刀,若是出了什么意外,他也好防身。

    山壁内的众人是翘首以盼李肖的归来,这一天过得分外漫长。好不容易熬到了日落时分,李肖才终于回来了。

    众人赶紧把人迎进屋。

    李肖坐在桌前,低头喝了一大口水,这才擦了擦嘴角,叹了口气。他抬头望着满眼期待的众人,沉沉的道“白兴村被蛮子烧了,烧得一干二净,只剩下些残迹。”

    屋内传来一阵倒吸一口气的声音,紧接着,董家奶奶便呜呜的哭泣了起来。老人家辛劳了一辈子,临了却没了家了。

    大家伙儿忙安慰起白兴村出身的人。

    张长泓缓了好一会儿,才红着眼眶,语气激动的宽慰董家老夫妇道“旧的不去,新的不来。我张长泓以后会给你们董家再盖一个更好的房子,我分文不收,说到做到!”

    过了许久,大家才平静下来。这会儿望着面容沉重的李肖,人人都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。

    “我出了白兴村,往东走,在大道上遇见了一些往北迁的百姓,我问了他们一些情况,得知大周国确实已与蛮子签订了停战协议,但这协议却要大周割地赔款,北方的漳州也割了一半出去。”

    沈卓清忧愁道“怎可如此?漳州世世代代都是我大周国的领土啊!”

    “真是国耻!”张长泓重重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李肖也凝重的说道“我们原来生活的地方,现在已经极其靠近边陲,所以我个人觉得,漳州的故土已并不适合居住了。一直以来,边陲之地总会时常遭受蛮子的骚扰,治安堪忧,根本不适合老百姓过日子。”

    沈卓清垂头丧气,浑身微微发抖“这可恶的蛮子!”

    “我回山里之前,还打听了一下西边平原上的人。据说那些是难民,被官府安排到了平原上建房,以后可能会定居在那里。蛮子路过的地方,村落和农田都烧干净了,不过平原北面的田地幸运的没有被烧,所以官府才会安置百姓到平原上重建村落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,那些难民一无所有,怎么建房耕地呢?”白芷问道。

    “说是有物资会从南边运过来支援难民,不过也不知道这消息靠不靠谱。我看那些人现在就搭了棚子,在平原上住着,整天无所事事,饿得两眼发绿。”

    “唉,这不会出乱子吗?”董家爷爷叹息道。

    “要是不开仓放粮,迟早得乱吧。”

    “那平原上的地算是怎么回事?”白芷又问。

    “现在外头的土地大多都是无主的,统一由官府掌管,算是暂时租赁给难民,等到来年就要交租子了。土地买卖倒是便宜得不得了,几乎白菜价,只不过眼下的话,也没谁还能有钱买地吧。”

    白芷眨眨眼,心里有点纳闷儿,李肖难道不记得存在她那儿的那笔银两了?

    难不成这笔银子会成为灾年里的巨款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