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妈基地小说网 > 修真小说 > 仙起水浒西安契税税率 > 第1章 吃蛟大会

第1章 吃蛟大会

 热门推荐:
    万里长江天际落,千山旅过各留名。长江乃华夏第一长流,自西北巨岳而发,一心东流,绕千山乃养万地,终归大海。其间甚长,风景人文殊异,得名也不同。

    起源高原清流,名沱沱河;其后汇当曲奔流而下,名通天河;再钻横断山之峡,冲沙带石,名金沙江;之后,过川蜀称川江,过三峡称峡江,过荆楚称荆江、楚江,过扬州称扬子江。楚江一带,长江到此水量甚足,再加上地域多雨,多有大泽巨湖,其中彭蠡之末江转之段另称浔阳江,江畔之城名唤江州。

    江州是古楚故地鱼米之乡,自张天师禳除灾祸以来这些年也算风调雨顺、无涝无疫,百姓也都过活,因而每逢端午,各家都会出门到江畔乐呵一阵,看赛舟泅水、游船会坛,端得热闹无比。揭阳镇虽是小镇,也不免风俗,往年都也是看那些旧景表演,今年却多了一个热闹。

    话说大宋当年以武立国,那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也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,师从少林武道宗师智通神僧,一手长拳一杆长棍打遍军州无敌手。

    虽说开国之后太祖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,与士大夫共治天下,但毕竟五代遗风尤在,读书又不是普通百姓能成的,商贾万里、乡村争议多半还要依靠拳脚,因此民间还是武风不绝。

    经过无数高人发展推衍,现如今武道之路已见清晰,有六大境界,淬体、炼脉、归元、畅意、真性、人仙。

    普通习武之人,大多不得真法,只知练外功,困于淬体境,偶有根骨不错之人能摸到炼脉境,当得一流好手,但若无机缘,也就止步于此。

    若是有幸得到秘籍,就知淬体境锻炼外功的同时,还需吸纳内息形成内力。再之后逐步积攒打通经脉、充盈丹田才是真正的炼脉境。

    待到内力量变引起质变成为真气、身体打熬结实血气旺盛后,冲击玄关突破成功即为归元境,也就臻至先天高手之列。

    先天高手不断积累并领悟一些武道真意后即为畅意境,称武道宗师,此境界现如今闻名的不过周炯、王进、柴广三人而已。

    再之上凝聚性灵的真性境武圣、凝聚武道金丹的人仙,早已成传说了。

    至于仙道一流,也非凡俗所能知,只是偶有传闻,最近的是五十年前京师大疫有龙虎山张天师乘云到东京禳除疫情,保天下太平,后人听闻去寻访却见山门已闭、云雾缭绕。

    倒是如今山泽妖孽野兽倒是多了起来,商贾轻易不敢抄古道小路,揭阳镇前段时间便有传浔阳江镇东渡口一带有恶蛟出没,百姓轻易不敢渡江,连着摆渡的生意都不好做了。

    就在前日,却有一位二十几岁的汉子开着一条棹船拖了一条大鱼尸体回来,言说已经屠掉恶蛟,要在今日端午开吃蛟大会。

    那汉子名叫张横,江湖人唤船火儿,有个弟弟人称浪里白条张顺,平日里他俩正是东头做摆渡生意的。

    张顺还好,哥哥张横平日却老是收高价,渡客不允更是火爆,恐吓要做不要钱的买卖。偏偏他兄弟俩武艺高强,周遭艄公都不敢与他们抢着好渡口,只得远远得偷偷渡人,镇上私底下都叫他俩与镇上穆宏穆春二兄弟为揭阳二霸。

    “哈哈哈!各位乡亲们,你们往日总将我张横归为恶霸一流,可见我如今学那周处帮大家除了这孽蛟,还请各位一同尝这蛟肉,快活不快活?”浔阳楼畔,那张横支起一个大烤架,给几位围观的百姓分了几串肉后大笑道。

    百姓眼见这之前从未识得的大鱼,闻着这沁人心脾的肉香,也都乐呵呵地应着,心里却想那周处除三害主要还是浪子回头,除了自己这大害,不知你以后会不会有所改观。还是不敢亲热。

    “好你个破船儿,放你娘的狗屁!”就在这时,人群外一个骂声传来,却是一对十六七岁的年,各自拿着一副鱼叉,脸色通红,气势汹汹,“你怎地把我家养的大青给杀了,分食乡亲,还说是屠了恶蛟?”

    张横推开人群一看,双拳抱胸轻蔑一笑道“我道是谁在我场子放的恶蛟,原来是你们童威童猛两个小屁孩。去年你们就与我争过一次渡口,当时念你们年少放你们一马,现在还敢来聒噪?”

    童威童猛听罢更是怒不可遏,也不多说,登时就是一左一右夹击过去,张横见状连忙抢起一根白梢棒迎了上去。

    只见一片棍影叉迹,呜呜作响,虎虎生风,周遭百姓连忙避得远远的看。

    这三人虽是渔民,并无秘法,只是炼有外功,但都天资不俗,年纪轻轻都近炼脉之境,更奇的是他们打斗之中带有一种莫名的气势,一面若火船乱撞无可阻挡,一面若蛟蜃出洞漫江横行。张横年壮,但以一敌二,一时难解难分。

    忽然一道掌力突来,正中两方中间,将他们分开。三人一惊,心想这小镇怎么来了如此内练高手,都怕是对方请来的助力,各自推开戒备,向来人望去。

    只见那人也只是一身普通渔民打扮,竹斗笠青头巾麻衣短襟,身材却高大壮实,浓眉大眼红脸皮,颇具英气,年纪也不过二十几岁。

    那人摘下斗笠,和善一笑,说道“几位壮士何必如此?俗话说两虎相争,必有一伤,大家都是乡邻,本当以和为贵。如今朝廷下花石纲,命东南乡里出壮丁钱粮输送,多地盗匪渐起,两位壮士如此武艺为何不藉此保卫乡梓,也当得起好汉二字。”声音洪亮清晰。

    “说得好!”张横三人还尤惊尤疑,这边人群中却挤出一个人应和道,原来是张横弟弟张顺。他也劝说了几句后,又问那青年“不知阁下姓名,我浔阳何时出了你这等人物?”

    那青年笑道“在下李俊,老家村落也属揭阳镇,后来出走江湖做了贩盐生意,诨号混江龙,近日才回来。”

    心里却补了句,这世的老家是浔阳揭阳,上世的老家却寻不了了。原来他本是水蓝星华夏国一名普通消防官兵,在一次抗洪抢险工作中不幸被洪水冲走,醒来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了这水浒传世界,成了同名同姓的小说人物李俊。

    但这个世界似乎与水浒传有所不同,倒像是一个同人的仙武世界,至少是高武世界,武学体系明确;修仙体系还尤为可知,经过这么多年的探听却略有所闻,可以知道的是仙道主要是炼气炼神。

    具体有四句谶语“入仙门引气养灵,渡气海筑基灵识,塑灵台夜游御物,气化神出神入化。”但一直一头雾水,难解其谜,李俊前世虽信唯物主义,不迷信鬼神,但对于传统的仙道武侠文化却一直蛮有兴趣。

    前世俱往,死于公职也算得其所,相信家人也能有抚恤安慰,而且老父老母也有弟弟照看,应该断掉牵挂;今世既然有仙道在岸,应该奋力追寻,世俗争霸不过浮云聚散,长生超脱才是应该追求的。

    只是仙门难入,道法难得,路还要一步一步走。根据前世记忆,大乱将近,锻炼武艺、积攒势力在眼下的情况下总不会错,而且传说中的人仙境界真若存在,不走仙道,由武入道证得长生也是一条路。

    可惜当初刚来之时,先是迷茫后是头铁,浪费了不少时间,这么多年只得内外皆通炼脉境,商队也只得小康。

    这次回揭阳镇必要收服几个小弟以扩大商队先挣钱,然后争取游遍全国与那些梁山好汉相交并布局情报站,这梁山世界虽有所不同但主角光环如何还未可知,之后是上梁山还是规划其他再看情况。

    千思万绪不过寒暄几句间,李俊终于找到个话头,微笑道“几位兄弟,摆渡渔猎日晒雨淋,收益又薄,再加上官吏剥削,非长久之计。

    在下近来走幸在东海置办了一个盐场,用新法制盐得盐雪白无涩,颇受欢迎,只可惜人力有限,生意难得广做。

    俗话说出门靠乡梓,因此我此次回来找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发点小财。恰见几位好汉如此了得,特来相邀,不知几位兄弟意下如何?”

    童威童猛二人听罢大喜,正所谓穷习文富练武,贫穷之人能否顺利习文不知,习武之人确实耗金良多,想他二人自问天资不俗,只是苦于难得宝药打熬身体,为求几贯银钱练武才与这张横相争,如今有如此好活相邀,相邀之人又武艺不俗、气度非凡、性情也还良善,岂能不从。于是二人欣然答应。

    反观那张横张顺两兄弟,却面色踌躇,李俊连忙相问。张顺拱了拱手,答道“多谢好意,只是家中老母长年体弱多病,需要我兄弟二人看护。”张横点头应声道“正是正是。”

    李俊肃然,点头道“原来两位兄弟如此至孝!小诚,去取十两薄银来。”听到此话,他身后一位壮汉打开行李取了十两银子递上来。

    李俊接过银子,转交到张顺手上道“老人生病可非同小可,这些小钱兄弟拿去好生找个名医来治。”

    张顺感觉受宠若惊,十两银子在权贵眼前可能不算什么,可对于普通渔民能抵年多开销,就算是他们兄弟习武买药材,也够用几月。仅仅他初识便如此仗义疏财,我却不能坦然受之。于是张顺推辞不受。

    李俊不悦道“江湖儿女,大好汉子,何必做此情态?待我以后运盐回来,兄弟你有空帮把手就行。”张顺张横见状只得收下,回道“那就多谢哥哥了。今后若有差斥,必不推迟!”

    李俊笑道“好的好的!我离乡许久,如今回来正逢佳节,我等一起同游一番这浔阳江色如何?”几人自是答应,租来一艘大船,将船夫赶下,自己驾船去了江上。